海南岛先后发现矿产89种,探明矿产地542处。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过去几十年间,海南大规模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但由于早期过度开采、盗采等原因,导致矿区满目疮痍,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当地经济也陷入困局。针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不到位、绿色矿山应建未建等具体问题,海南省积极推进矿山恢复治理。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101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面积426.75公顷,投入资金3.3亿元,其中社会资金1.25亿元。
还清历史旧账的过程中,当地也不再因为相关资源开发而欠下新账。海南在一次次摸索实践中,不断拓宽“废弃矿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让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平衡”。昔日的一座座历史遗留和闭坑矿山,如今正完成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的转身。
叶建豪的小卖铺开在海南莲花山氡泉森林文化养生景区的山腰上,自景区2020年开业后,他便辞掉外地的工作,留在“家门口”吃起“旅游饭”,“一到节假日,景区游客就多了起来,日均营业额能有七八千元。”
让叶建豪留下来的莲花山,过去却让人避之不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原蓝洋农场大量开采石灰矿,在莲花山留下6个巨大的矿坑。暴雨来袭时,山体滑坡常有发生,导致周边不少住户纷纷搬离。
莲花山曾经是儋州市重要的石灰岩矿产地,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2012年,当地靠山吃山,大量开采矿石,造成山体破碎,生态系统严重受损。
当地痛定思痛,2018年,原蓝洋农场转企改制成立海垦旅游集团后,以“矿山修复+文旅”为方向,开始推动莲花山由“灰”转“绿”。2018年起,在海南省政府指导下,儋州市和海南农垦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矿坑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注入、产业带动为方向,着手对莲花山多处破碎山体及矿坑进行全方位的生态修复。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开发,总投资2.6亿元打造海垦莲花山生态修复公园暨莲花山文化景区。
“我们在治理过程中通过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以加固山体、修建景观的方法全面修复。”海垦旅游集团氡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超超介绍,企业加固修复4座破碎山体,治理4万多平方米;加培土壤5000多车,铺设输水管道3.9公里;植树造林3万多棵,种植青竹10万余株。
经过系统治理,此前伤痕累累的矿山重新披上绿装,企业在治理的基础上进行文旅开发,主打森林康养旅游。景区因地制宜推出的樱花乐园、矿坑剧场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生态修复+文旅”的发展模式成为莲花山景区的最大亮点。郑超超说,景区于2020年开园至今已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带动了周边餐饮娱乐、设施农业、民宿旅租等产业发展。下一步景区将投资建设共享农庄、房车营地、教育研学等新业态。
转型闯新路的莲花山,先后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全国第二批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并被自然资源部编入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如今,在海南,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也正加快履行法定义务,加快闭坑矿山生态修复。
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镇,过去几年间,山乡集团金坤(海南)土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丽华的团队一直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造大田,让当地的废弃矿坑“复绿生金”。
新盈镇作为传统渔业重镇,土地碎片化、利用低效化、布局无序化较为严重。同时由于新盈镇石材丰富,历史上民采私采情况比较严重,该地区土层较薄、矿坑较多、环境较差,耕地撂荒较为严重。
但整体整治成本也相对较高,当地结合多方因素综合考量,巧用资源,挖潜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临高县政府按照不予不取的原则,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政策,结合整治区域自身资源优势,通过以商招商方式进行产业导入,引进社会投资13.28亿,占比近97%,进一步提高招商效率、提升产业质量。
山乡集团金坤(海南)土地发展有限公司团队介入后,项目于2022年3月开工建设,在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基础上大刀阔斧推动项目进展。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6亿元,已开工13个整治项目,土整面积达43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500亩。其中龙兰旱改水一期已通过验收复核和指标入库工作,104亩新增耕地指标已入库;洋所北部二期、和贵土整项目、龙兰南部二期等8个子项目已基本通过终验,龙兰旱改水二期已通过工程初验;洋所北部二期、良爱等3村、龙兰南部二期等3个子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海南省临高县自规局副局长李健表示,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改变了整治区域垃圾遍地、荒草丛生的现象,基本解决了整治区域耕地碎片化、低效化、空间布局无序化的问题,实现了矿坑变良田、集中连片造大田的建设初衷。
预计项目完工后,项目区域不仅能够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水美景美的生态空间,通过后期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实施,还可形成“全域土地整治+现代农业+精品文旅+未来乡村”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光是收获的百香果,就已卖了约90万元。”连日来,位于金鸡岭农场十二队的一片“农庄”里,海南建达盛实业有限公司定安分公司(以下简称建达盛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唐诗穿梭在成片的经济作物与观赏性植物间,浇水管护忙碌不停。
驱车驶入定安县金鸡岭农场十二队,这里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已基本完工。椰子、槟榔、发财树、百香果等经济作物沿着山岭生长,丝毫看不出废弃矿山的踪影。
金鸡岭农场十二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包括2013年已关闭的4个矿山。“这里曾分布着400余亩旧矿坑、堆土场及积水塘,玄武岩裸露、土地荒芜。” 海南农垦母瑞山农场有限公司党委秘书王万吉说,恶劣的环境严重阻碍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进行。
变化始于2020年。海南省定安县自规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和海南农垦母瑞山农场公司招标引入海南建达盛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建达盛”),以企业自筹经费5635.09万元,开展矿山修复工作。
“矿山修复不能靠简单回填、绿化就算完成任务。”建达盛定安分公司现场经理王唐诗说,经过现场勘测,企业采取梯级台阶种植植被的方法,将治理区域分为7个片区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经过三年的治理,如今的废弃矿山铺满绿色,经济效益也逐步产生。在企业种植的百香果园内,成熟的果实挂满藤蔓。现场负责人介绍,首批种植的20多亩百香果已带来超过90万元的收益,同时还带动附近约20名居民长期就业。
目前,金鸡岭农场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已经完工,进行竣工验收。王唐诗表示,企业计划将矿山治理与观光农业对接,依托复垦矿区土地建设生态农庄项目,发展热带观光农业。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浪费造成的。”在海南省自规厅相关负责人看来,要想从源头减少矿山生态破坏问题,必须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为此,海南采取还清旧账不欠新账的模式,建立新旧采矿用地挂钩制度,明确要求未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及省级重点(重大)项目清单的采矿项目用地,实行新旧矿山用地挂钩机制,用地计划指标原则由市县或企业通过复垦修复存量采矿用地腾退的指标予以保障。也就是说,采矿权人只有履行完了复垦修复工作,才有资格获得新的采矿用地指标。
还清“老账”——在东方市大田镇好德石场,海南好德实业有限公司连续开山采石7年后,于2019年7月开始整平渣土、挂网喷播、覆土绿化,累计投入生态修复资金超3000万,治理面积约480亩。
不欠“新账”——在澄迈县福山镇文兴石场,澄迈福垒建材贸易有限公司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不仅将新采坑及时复绿,还“顺手”完成了采矿权人已灭失的旧采坑的治理工作,复绿面积近400亩。
海南在创新矿山修复模式的同时,也在正视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海南正在开展全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问题大起底,重点解决矿山恢复治理后效果不佳、矿山治理进度滞后问题。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态修复一体化行动,探索开展“渔光互补”“矿光互补”生态修复及资源集约低碳发展项目建设。
金年会手机入口
下一篇:唐山高标准高质量实施造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