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42035年)》。
规划明确,争取到2025年,初步建成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氢能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氢能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氢能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显著,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郑州节点基本建成,具备“中原氢都”建设条件。低碳氢供应能力达到1万吨/年,布局加氢站200座,推广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2500辆,龙头企业不少于5家。
到2030年,“中原氢都”建设深入推进,低碳氢年供应量达到3万吨/年,燃料电池车辆推广不少于5000辆。
到2035年,氢能产业总体规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原氢都”。
聚焦副产氢提纯、碱性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甲醇制氢、氨裂解制氢、生物质制氢等核心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发挥中原国际氢能产业园孵化器与加速器功能,支持有条件的氢能产业初创公司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先企业,推动国际先进制氢技术在郑州市实现成果转化,打造规模化的制氢装备产业集群。
➤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机构共同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设立氢能院士工作站,推动建设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
➤建立中原氢能交易平台,重点开发氢产品交易、氢价格资讯等主要功能,积极打造立足全国的氢产品交易中心、信息资讯中心、价格指数中心、资源调配中心。
➤推进郑州与各氢能示范重点城市群之间高质量协同,依托京港澳、连霍高速网络和国道107、310骨干公路,开展跨区域陆港联运物流集散货运氢能示范,探索郑州河北,郑州山东,郑州上海的城际氢能货运物流廊道建设。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2500辆。
一是要加强组织协调。组建氢能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建立跨部门跨产业的联合咨询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全市氢能产业发展重大问题;
二是要加强政策保障。加快出台在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终端应用等方面的审批及监督管理制度,推动氢能全产业链有序发展;
三是要加强人才引育。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氢能领域人才,同时自主培养科研创新及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四是要加强金融支持。通过争取中央有关资金支持、设立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财政支持资金池、组建氢能产业应用基金等方法,引导支持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郑州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2〕81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郑政〔2021〕12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郑政〔2022〕3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郑州市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氢能被视为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能源技术变革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际形势多变,地缘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危机,能源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在此背景下,采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并在用能终端中使用氢代替化石燃料,可大大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氢能的重要地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提升至战略高度,陆续出台相应氢能发展规划或支持政策。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包括美国、日本、欧盟在内的46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明确的氢能发展规划,26个国家将氢能作为能源部门的支柱之一。
2022年,全球氢气生产量达9500万吨,其中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制氢仍为全球主要的制氢方式,占全球氢气产量的83%以上,副产氢占比为16%。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和2050年全球氢气需求将分别达到1.15亿吨和5.2亿吨,终端能源占比分别为5%和13%。未来全球氢气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低碳制氢取代传统能源制氢进程加速推进,电解设备运营规模及大型制氢项目建成规模增速明显。
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12月,基础设施方面,全球累计建成氢气长输管道超过5000公里,加氢站数量突破1000座,预计到2030年全球加氢站数量将超过4500座。应用方面,在交通领域,全球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67488辆,预计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以上。建筑领域,日本已推广热电联产设备40余万套,欧洲计划到2040年部署热电联产设备250万套。冶金领域,以氢代碳成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欧盟、中国和日本等都在积极开展氢能在冶金领域的应用。化工领域,推动现有甲醇、合成氨、石油炼化等领域的绿氢替代成为重要趋势。
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以来,国家相关规划明确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日渐完善,各地因地制宜,积极规划布局氢能产业。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氢能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2022年112月,国内累计出台412项氢能相关政策,其中国家层面政策62项,各地区政策350项。目前我国各省市到2025年的氢能规划产值总额已接近万亿,巨大市场潜力下的规模效应成为我国氢能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总体向好,产业链逐步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国内外合作进一步加强。在产业层面,我国氢气总产量稳步增长,2022年氢气总产量达3781万吨,同比增长14.5%;氢能产业链企业注册量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12月已达8843家。我国氢能获取及应用逐步由灰氢向蓝氢、绿氢过渡,规模不断扩大;氢能相关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自主化水平快速提升;氢能示范规模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截至2022年12月,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累计12682辆,加氢站建成总量达358座,同比增长40.4%,数量居全球第一;燃料电池领域专利数量呈爆发趋势,公开/授权专利60129件。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已形成良好氛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初步形成氢能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产业链技术突破并从研发转入产业化示范应用的关键时期。在国家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指引下,各地区结合自身氢能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多领域特色氢能应用,为我国氢能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土壤,助力中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
河南省氢能产业起步较早,将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已出台一系列氢能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提出建设氢能应用示范轴带、构筑五大产业支撑节点、建设三个氢能供应保障基地、打造良好产业生态的发展布局。
河南省是能源生产大省,拥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焦炉煤气、氯碱工业等副产氢年产量达55万吨;风电、光伏装机量位居全国第七,可再生能源制氢增长潜力巨大。多种氢源可为河南省氢能产业不同时期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目前,河南省已初步搭建涵盖上下游的氢能产业链,在技术研究、示范应用等方面逐步实现突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态势初步显现。郑州市要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打造应用示范高地,构筑国际合作桥头堡。
郑州市区域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2.8万,2022年生产总值达到12934.7亿元。郑州市是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牵头城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发挥城市间产业和人才的协作联动作用。郑州市是交通领域的先行者,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相对突出,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推广应用经验,具备良好的氢能产业发展基础。
郑州地处中原地带,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铁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构成了便捷通达的交通体系。郑州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中国境内最大的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同时,郑州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是国家五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唯一的中东部城市,截至2023年1月底,郑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7000班次。良好的国内和国际地理区位条件,有利于支撑郑州氢能产业立足中原地区,辐射全球。
郑州市周边150公里范围内伟祺新洁能源、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金马焦化等企业低成本工业副产氢年产量达60亿标准立方米,氢能供给潜力巨大。郑州还拥有丰富的潜在风能、光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资源,为绿氢的制取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郑州天然气地下管网发达,是中部天然气储存、运输重要节点城市,为长距离、跨季节氢能储存和运输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郑州大学在氢燃料电池、氢储运方面有着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燃料电池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在生物质制氢技术方面国内领先,郑州轻工业大学氢能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审批。宇通集团是国内最早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企业之一,建设有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河南省燃料电池与氢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为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牵头城市和国家交通中心枢纽城市,郑州市已在公交、环卫、冷链物流、渣土、搅拌车、重型牵引车等领域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超过1000辆。郑州市能源需求旺盛,工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广阔,减碳需求巨大,适合在能源、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广泛开展氢储能、备用电源、热电联产、绿氢工业、轨道交通、氢能无人机、氢农业等多元化应用示范。
郑州氢能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产业链尚不完整。目前郑州主要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展开布局,产业链上游环节缺失,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二是氢能保障供应能力相对薄弱。周边氢源潜力有待开发,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氢能输运体系亟需加强。三是产业发展质量仍需提升。科研投入及核心技术储备明显不足,本地化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开发偏少,人才体系建设仍需加强,示范应用项目尚未完全展开。四是氢能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健全,先行先试制度尚未突破,难以推动本地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历次视察河南、郑州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四个、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着眼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统筹布局氢能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做好氢能产业链重点环节技术研发和引进,积极打造中原地区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中原氢都”。
积极发挥郑州市作为“1+N+5”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牵头作用,推进与“郑汴洛濮氢走廊”融合发展,挖掘郑州市氢能和燃料电池装备制造潜力,有序推进氢能在绿色交通领域的示范引领,积极探索氢能在分布式能源、储能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氢能与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助力郑州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创新引领,重点突破。统筹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完善氢能产业创新体。
金年会手机入口
下一篇:先锋电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